【光明時評】
作者:翟 云(中央黨校〔國家行政學院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、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員)
做好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是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,是解決社會和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,是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一招。近年來,中小學生作業(yè)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調控,課后服務覆蓋率穩(wěn)步提升,很大程度緩解了“三點半”難題。但不容忽視的是,不同地區(qū)課后服務發(fā)展不均衡,服務內容供需不匹配,還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,亟須換一種全新打開方式,依托新理念新模式推進課后服務全覆蓋,使這項重大民生工程“叫好又叫座”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“推進教育數字化”,這無疑為構建網絡化、數字化、個性化、均衡化的課后服務體系作出了總動員。近年來,人工智能、5G、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、實時渲染等新興技術蓬勃興起,沉浸式、體驗式、互動式教學新模式方興未艾,并已開始進入學生日常學習。數字技術對課后服務的輻射范圍之廣、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,將引領課后服務發(fā)展模式發(fā)生深刻變革。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不容錯過的戰(zhàn)略機遇乘“數”而上,構建網絡化、數字化、個性化的課后服務體系,充分發(fā)揮數字技術在課后服務中的新動能作用,共同將課后服務這項大改革扎實向前推進,真正將課后服務打造成推動學校發(fā)展和提升育人質量的助推器。
建起來,讓課后服務插上數字化翅膀。打通課后服務最后一公里,要牽緊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(zhàn)略行動這個“牛鼻子”。一方面,按照國家推進教育數字化戰(zhàn)略行動的總體部署,加快課后服務和數字技術雙輪驅動,充分發(fā)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總樞紐作用,不斷拓展“國家隊”覆蓋范圍,使之成為助推課后服務政策落地、提升學生獲得感的有力支撐,讓數字紅利惠及全體學生。另一方面,堅持課程資源內容為王,既要“校外減下來”,又要“校內加上去”,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。進一步優(yōu)化智慧課堂、線上答疑、互動交流等方面應用,加快實現數字技術與課后服務聯(lián)姻結對。不斷豐富線上教學資源,依托元宇宙、VR、AR等新技術,開發(fā)3D打印、數字機器人等興趣拓展課,助力孩子實現科創(chuàng)夢、科技夢、創(chuàng)新夢。當然,加快課后服務數字化轉型,也不意味著就徹底放棄傳統(tǒng)的線下方式,而是加快線上線下課后服務資源的無縫對接、深度融合和整合利用,把課后服務內容的選擇權真正交還給學生。
評起來,讓校園變笑園。課后服務解決了“三點半之困”,為何還不令人滿意?原因就在于有些課后服務“自拉自唱”,沒能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(fā),從而淪為“雞肋”。課后服務好不好,家長學生說了算。數字時代,課后服務沒有“局外人”,這就意味著,課后服務“好差評”理應成為考核課后服務發(fā)展成效的“定海神針”。課后服務好差評,就是依托數字技術讓學生當“考官”,對課后服務進行全流程評價。一方面,建設課后服務在線“好差評”系統(tǒng),打出素質拓展、能力提升、質量考核等系列評價組合拳。這無疑是確保學優(yōu)生“吃得飽”、學困生“吃得好”的關鍵一招。另一方面,用好移動互聯(lián)網這個利器,讓學生動動手指就輕松實現一鍵點評。隨著評價小數據變成大數據,課后服務質量全景圖更精準地呈現出來,無疑可以使課后服務不斷提速增效。事實上,當課后服務擁抱數字技術后,能夠倒逼在服務品質上做加法,在匹配難度上做減法,“千人千面”的個性化服務才能夠真正實現,從而有效提升課后服務供需匹配度和學生滿意度。
管起來,讓督導“長牙齒”。推動課后服務高質量發(fā)展,監(jiān)管不能缺位,野蠻式生長不是課后服務的初衷,和諧有序發(fā)展才是其該有的樣子。一是提升課后服務覆蓋度,加快均衡發(fā)展。為了實現課后服務機會均等,需要把區(qū)域統(tǒng)籌挺在前頭,加快將線上課后服務資源向邊緣地區(qū)、貧困地區(qū)拓展延伸,讓學生能夠公平地享有課后服務資源。二是注重課后服務保障度,推動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要確保課后服務不是曇花一現,就需要從技術、資金、師資等多維度共同發(fā)力,特別是依托數字技術讓課后服務從單打獨斗走向共建共享,方是課后服務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源泉。三是增強課后服務規(guī)范度,確保有序發(fā)展。既需要將校外提供的課后服務實現全鏈條、全過程在線監(jiān)管,又要建立課后服務信用監(jiān)管制度,探索“白名單”“黑名單”機制,不斷推動課后服務提質增效,從而使課后服務這項大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,讓億萬學生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
《光明日報》(2023年11月30日 03版)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2033003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512017000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出版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桂)字第020號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:(桂)字第0230號
網警備案號:45010302000253
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
舉報電話:0771—5530647 郵箱:mail@nnnews.net
登錄
還沒賬號?立即注冊
點擊頭像快速登錄
請輸入驗證碼